宝宝巴士变“成人巴士”,亿万家长的天塌了!

发布时间:2025-11-02 09:00:28 辽宁省丹东辉煌酒店有限公司

“三女共侍一夫,每月 50 万生活费”,宝宝巴士变“成人巴士”?

你敢信,这种辣眼广告,竟然出自亿万家长信赖的儿童启蒙 APP。

最近,有家长反映,打开宝宝巴士 APP 后,开屏广告居然是擦边直播界面。

广告画面里的女主嘴里塞着红布,眼神迷离,标题更是露骨, “三女共侍一夫” 都出来了。

这哪里是开往幼儿园的车啊?

更可气的是, 关闭键极其隐蔽,一个不小心就会按错,直接跳转不明软件。

还有宝妈吐槽广告里的“女鬼画风”把孩子吓哭,关了四五遍都关不掉。

而且这还不是个例,早在一年前,就有家长表示,会员一过期,立刻被推露骨广告,气得当场卸载APP,只是那时候并没有引发大规模关注。

面对质疑,宝宝巴士客服先甩锅 “第三方投放”,并暗示 “充会员可免广告”。

但没有你们第一方点头,第三方广告哪能堂而皇之上架?

眼看舆论压不住了,公司才紧急发布致歉声明。宣布下线所有广告,终止第三方合作,处理审核负责人。

但这番操作并未平息怒火,很多网友认为这次是看在钱的份上道歉,说不定下次还敢。

提起宝宝巴士,有娃的家长肯定都熟,堪称“儿童版”字节跳动。

这家公司成立于 2009 年,主打 “0-8 岁儿童启蒙” 。

最初靠《宝宝巴士儿歌》的魔性旋律破圈,凭借 “奇奇”、“妙妙” 等卡通形象迅速占领市场,动画全网播放量累计超千亿,堪称 “国民级哄娃工具”。

人家不仅在国内火,在油管上相关动画的播放量甚至赶超“顶流”小猪佩奇。

在2020 年的全球 APP 下载榜单里,中国仅两家企业上榜,除了字节跳动,另一个就是宝宝巴士。

到了 2023 年,全球月活用户超过 3 亿,已累计服务全球 7 亿家庭。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 “纯良” 的早教品牌,盈利模式却十分简单粗暴。

它不走知识付费的路子,而是往 APP 里狂塞广告。

2021 年,它冲刺创业板 IPO,结果一纸招股书把底裤都扒光了。

2018 到 2020 年,营收从 2.54 亿飙到 6.49 亿,其中 APP 广告收入占比 76.76%。也就是说,超七成收入靠广告撑着。

其实,它本质上就是 “披着早教外衣的广告分发平台”。

先用免费儿歌、动画钓来海量用户,再把流量打包卖给广告商,至于内容合不合适,似乎没那么重要。

除了广告,宝宝巴士也搞 IP 衍生。电商平台上的玩具、绘本、早教机应有尽有,还布局了海外市场,但广告依旧是它的命根子。

其实,这已经不是宝宝巴士第一次“翻车”。

2023 年 2 月,它旗下 “宝宝日常安全”、“宝宝玩数字” 两款 APP 就因 “信息明示不到位” 被工信部通报。

但靠着 “早教刚需” 的赛道优势和庞大用户基数,之前的负面都悄悄翻篇了。

直到这次触碰 “儿童身心健康” 的红线,才终于引发全网声讨。

为什么宝宝巴士敢拿“金字招牌”冒这个险?

答案很现实,因为现在早教 APP 赛道,早就卷成 “红海”。贝乐虎、等竞品虎视眈眈,想要维持市场份额,就得持续砸钱做内容。

而广告变现,是最直接的 “快钱路径”。毕竟开发内容要成本,卖 IP 衍生品要渠道,只有广告 “躺着就能赚钱”。

为了留住广告商,宝宝巴士对第三方投放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严格审核广告内容,不监管跳转链接,甚至和广告商合谋设计 “诱导点击” 的套路。

短期来看,确实钱赚得飞快。但长远看,信任塌得更快。

谁愿意把孩子的启蒙教育,交给一个 “唯利是图” 的广告平台?

更可怕的是,宝宝巴士不是个例。现在不少儿童 APP、动画平台都在走 “免费内容 + 低俗广告” 的路子。

某些母婴软件更离谱,公然给准爸爸们发送"同城交友"信息,这不是制造家庭矛盾吗?

广告确实是宝宝巴士的饭碗,让它马上砸掉,基本不可能。但如果它不反思、不转型,就算暂时下架,迟早还会 “旧病复发”。

这些平台恐怕忘了,儿童内容的底线从来不是 “不违法”,而是 “对孩子负责”。

孩子的世界本来就很单纯,哪怕是普通商品广告,如果话术和画面不当,都可能影响他们的认知,更别说低俗擦边内容了。

这次事件暴露出的,根本不是审核疏漏,而是 “商业利益凌驾于儿童权益” 的底层逻辑。

早教行业的初心应该是 “启蒙”,而不是 “圈钱”。无论怎么样,都应该守住对孩子的底线。

如果连给孩子看的内容都要掺低俗广告,这样的 “巴士”,还是别让孩子坐了。

参考资料:

每日人物、北京青年报、微博、观网财经

编辑:茶茶

发布于:广东